Resources‎ > ‎

訪談林祥泰教授(Shiang-Tai Lin)十個問題

1. 在化工系的必修課中,哪些是比較重要或是需要花比較多心力準備的呢?
如果從化工的博士班資格考的項目來看,大概可以了解化工的核心課程有三門:輸送現象、化工反應動力學(反應工程)、化工熱力學,像是單元操作一就是輸送現象。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準備的科目應該是因人而異,有些人對背誦的科目比較拿手,他需要思考的科目就會花比較多時間,也有些人對思考比較拿手,這樣他就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在背誦上面。不過大多人認為比較難的科目,之前批踢踢上有做過問卷調查,票選的冠軍的兩門為單元操作跟熱力學。我自己就教熱力學,會覺得同學對熱力學的感覺比較 難,我在美國的時候,那邊的同學也是覺得熱力學算化工課程中比較難的科目,就算不是最難,應該也是排在前三名。比較難的原因是因為熱力學比較抽象,但熱力 學是化工的三個核心課程之一,其實是蠻重要的,真的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準備。

2. 請問教授是如果面對大學的課業呢?
對課業的準備上,其實也是因人而異,但以我的經驗,修得很好的同學,通常都是在上完課就馬上複習,不是到考試前才開始念。尤其以熱力學,我教的這門 課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它比較重思考,如果平常老師在教的時候沒有思考而只是抄筆記,這樣到考前就會很吃力、來不及念。我會發現平常上完課就有花一點點時間 複習的同學,通常都可以學得比較好。我會覺得時間規畫是在大學中前幾件重要的事情,有些同學如果很會規畫時間,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念書,也有時間可以拿來參加社團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如果沒有善用時間,都堆到考試前,當然大部分的人都這樣,我以前也是這樣,但效果就比較不好。

3. 請問教授認為大學生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求學?又進教授的實驗室標準是什麼呢?
我會覺得進我的實驗室最重要的是興趣。剛剛提到時間規畫很重要,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找到自己喜歡什麼。其實進了大學以後,跟在大學以前有一件非常不一樣的事情。進大學以前,幾乎全國的人的目標都一樣,就是上大學、進最好的學校,不需要想說自己要做什 麼。因為以台灣人的價值觀,認為做甚麼都不比念書好,念書就來念大學、念台大、念第一志願。像我自己選志願時也是從第一志願開始填,後來就上了化工系。但上了大學以後,你的人生變得不一樣了,因為大學畢業後,就不是只有一個方向是最好,你可以在國內升學、到國外留學,也可以就業,還有交換學生、遊學……,選擇越來越多,到底哪個選擇最好也越來越不確定。雖然以現在的就業市場來說,看起來好像碩士班畢業然後就業可能比較好,可是以往我們畢業的學生就進了電子業,現在電子業好像也沒有比以前好,所以現在可能越來越多學生又再開始思考說他的人生規劃究竟應該怎麼做。如果你在大學的時候沒有先想你要怎麼做,你到畢業的時候馬上就會有很大的煩惱,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的興趣是什麼。光是進實驗室這件事就很複雜,因為系上就有三十多個老師,幾乎每個老師做的事情也都不一樣,應該選哪個老師做專題,第一個要想的事情就是哪一個實驗室做得可以引發你的興趣,這個就要想、去嘗試。我會講到興趣,是因為我的實驗室最重要的就是興趣。有興趣你才有動力去想要知道什麼、學些什麼、做些什麼,而專題這門課就是做高深研究的入門,當然 就要學習怎麼做研究。研究和唸書不太一樣,研究就是要不怕犯錯、沒有標準答案,有時候是沒有人知道答案,就是要試,不像是唸書,因為唸書可能只要把書上寫 得學起來、讀得很熟,成績就會很好,但專題和研究不是這樣,如果沒有興趣,只是老師要你做什麼就照做什麼,這樣在我的實驗室就會比較辛苦。我覺得如果自己 有一個大概的方向、自己會去摸索,這樣做起研究也比較有趣。

4. 請問教授國外留學與國內升學的差異?
這件事情隨著時間一直在變,因為台大一直在努力要進入百大,現在也朝向五十大努力。我們現在的研究環境比以前進步非常多,以硬體設備來說,不會一定 比美國或其他學校來的差,我們可能沒辦法跟美國的top 10或top 20這些學校來比,可是不見得美國的學校就比台灣得來的好。
不過我覺得去美國或其他地方留學,都會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增廣見聞,這是在台灣升學碰不到的,我覺得對年輕人來說,能夠有機會出去看一看,假如說 你的客觀環境、主觀條件都能配合,我會鼓勵大家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不管你是去交換學生還是遊學,知道全世界的其他人是怎麼看事情的、怎麼看台灣的、怎麼 做事的,然後多交一些不同地方的朋友。

5. 請問出國留學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出國留學要注意的事情大概有三項還是四項,其中最重要的是──你的在校成績。因為所有出國留學申請的資料,假設你想要申請的那時候表現不好,都可以再來,唯有在校成績是無法再來的。比如說你大一上下學期各修了23、24學分,那個學分和成績就固定了,你無法再修一次大一,把成績改掉。我發現很多人會後悔,大一的時候不夠用功,因為大一的學分可能有50學分,而畢業學分是140,它就大概就佔了三分之一,如果以推甄碩士班,你的大 一成績就佔了一半。所以我問很多大三、大四的學生,有什麼事情是很想要跟學弟妹說的,很多人都說大一要用功一點,因為大一接近50學分下去,後面要改是很 非常辛苦的,所以如果大一成績好的同學也占了很多優勢。成績很重要,不僅是對升學、推甄,甚至是就業,尤其是應徵教職時,有些學校就會想要看你的大學成績,有的時候公司也會想要看你的大學成績,雖然各位是台大的,可能大家看到台大就OK了,不過還是有些人會請你把大學成績拿出來。現在已經改成等第制,其實不一定是要跟同學比較,跟自己比較,盡量把成績弄好一點,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國外的大學在篩選人的時候也是看GPA。第二個就是──英文,英文包含了托福和GRE。這個也是蠻重要的,不過它比較像是一個門檻,當然越高分就越讓人印象深刻,但其實太高分對升學不見得 有正面幫助,我聽過有一些國外的老師,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門檻,需要過某一個成績,讓他們知道你的英文有辦法跟大家溝通,他們就比較放心。前面兩個很重要是因為他們是數字型的,他們在做第一道篩選的時候就會看這兩項。接下來就是──推薦信、讀書計畫、跟其他相關佐證資料。好的推薦信有兩種,一個就是寫推薦信的人的職位很大,像如果你找到李遠哲幫忙寫推薦信應該是很有效的。另一種就是了解你很深的人幫你寫的推薦信,就 會很有效,像是你的導師或是你的專題指導教授可能就會比較了解你,而比較了解你的人會把你實際的東西寫出來,寫出為什麼你真的比較好、適合做研究,而不是 比較浮面,說你很聰明啊之類的。要有這兩類人,就是你平常在上課的時候,盡量在下課去找老師問問題,讓老師認識你,不要太不好意思,其實就我所知,系上的教授都很歡迎大家去問問題。這有兩個好處,一個是你的這門課可以比較了解,也讓老師對你印象不錯,就可以找他幫你寫推薦信。再來就是你的讀書計劃,怎麼寫就有很多參考資料,可以上網去查。而你的讀書計畫最主要是要說明說自己為什麼對那個學校是一個最好的人選,要怎麼樣把自己包裝,讓他認為不要你是他的損失。美國學校在選人的時候跟台灣不太一樣。美國學校有一個特點,不是你在我們這邊的第一名就上美國的第一志願,第二名你就上第二志願,不是這樣子。台灣 可能是這樣子,班上第一名你就來台大,就台大收完了,之後就上下一個學校這樣,台灣是這樣子運作,而美國不是,當然你非常非常傑出,那他沒辦法,就只好收 你。但是如果你是在某個區段之間,因為我們現在是用等第制,在同一個區間內的學生,那成績看起來都差不多,只差個一兩分對美國人來說可能不是最重要,而是 你怎麼樣包裝你自己,這時候你的第三類資料就很重要,就你的推薦信、讀書計畫就變得很重要,你怎麼樣包裝自己?會包裝跟不會包裝這時候就會影響到你申請的 結果。所以,怎麼樣包裝自己也是在大學四年可以思考一下的,不過這個也因人而異啦!比較難講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方案,大概是這樣啦!我覺得第三類資料蠻重 要的。

6. 那教授覺得國外的學生跟國內的有什麼差異,就整個風氣?
我覺得這很難講說國外或國內,而是說每個學校的校風不太一樣。我覺得是因為不再自己的家鄉求學,所以那個感覺不太一樣。就會覺得自己要用功一點,在台灣的 話,你稍微放鬆一點可能還有同學可以罩你一下,翹課了之後還可以找好朋友借筆記抄一抄,在國外就比較少這樣。我沒有念大學部所以我也不太知道,研究所的話 就我所知也沒什麼人翹課,當然我的感覺是學習風氣比較好,可以這也不一定是國內或國外,就在台灣的外籍生也可能是比我們台灣學生用功的,感覺好像是這樣。

7. 教授怎麼會走上化工這條路?又怎麼會回台灣任教?
就像我前面說的,就填志願剛好落到化工系。其實我高中時認為我最喜歡的是物理學,我念書的時候物理學的志願蠻高的,可是我就填不上,就掉到化工系 了,我進來的時候也不知道化工系再幹麻,結果念了以後,才發現化工系的課比較偏物理,比較不偏化學,尤其熱力學是非常物理的,所以念了之後其實蠻開心的。至於回來台灣任教,我也有想過在國外教書嘛,當然回來教書有幾個客觀比較好的因素,因為家人、朋友就都在這邊。其實我的case蠻單純,就我在美國 這邊申請看看,在台灣這邊申請看看,看哪邊我申請到了,在哪邊的條件比較好,我就去哪邊。後來我在美國那邊有丟一些,就沒有太好的結果。我在台灣這邊就申 請到台大,而且這邊又是我的母校,那最好,所以我就回來了。因為我在美國待過兩間學校,就我PhD在University of Delaware,那個地方還蠻小的,不過那個學校還蠻有名的,因為杜邦就在旁邊,所以那個學校還蠻有錢的,那我之後博士後就在Caltech加州理工, 那當然還有其他同學在其他學校,那我的感覺就是說,其實台大不會比美國的學校差到哪裡去,尤其以學生的程度而言,大學部的同學程度非常好。我有些同學在美 國的其它學校任教,他們有時候都有招收學生的困擾,他們沒辦法吸引到好的學生來他們學校念研究所,所以他們在做研究上其實還蠻辛苦的。那在台大有一個好 處,我們有好的學生留在台大念碩士班的也很多,所以在這邊做研究,其實還蠻順利的,因為學生很厲害。

8. 教授在大學求學階段,是如何分配時間的?
我覺得我跟大部分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規劃,所以我覺得那個很重要,其實我成績也不是特別好,就普通而已,所以我那時候也沒有特別規劃,有參加社團活動,但也沒有花很多時間在上面,也沒有去打工,只有做家教,剩下的時間大概都在念書,所以其實我並沒有特別安排。我是現在接觸到一些成績很厲害的同學,我才去問他們「你怎麼可以這麼厲害?」,才瞭解到如果把你的時間規劃一下,你的大學生活會更豐富,其實不一定 要花很多時間念書,在對的時間有效率的念書,那你可以留下很多時間去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其實我們化工系的課有點多,但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去接觸台大其它有趣 的事情就有點可惜。所以如果可以有效率的念書,可以去多修一些其他系的課,然後我們學校也有很多名人,去聽他們的課、他們的演講,其實我們學校有很多演 講,有時候是諾貝爾獎得主來,有些事國內的知名人士來演講,如果有空去接觸一下也不錯,其實多接觸,不管是社團、系外別的學院的課,或去聽個演講,我覺得 都能夠幫助找到自己喜歡什麼,那對你未來,比如說要進哪個研究室,或是畢業後要走哪一條路,都會有點幫助,然後多跟不同的人討論自己的想法,也會有幫助。

9. 教授對大學生交異性朋友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交異性朋友是很好的,我的建議是不要一開始就設定對方要變成你的男女朋友或伴侶,我覺得去認識異性朋友是很重要的。我那時候高中是男女分班, 比較沒有機會接觸異性,我也會不好意思跟女同學講話聊天,然後我自己年紀比較大才會覺得比較自然,那我自己覺得,如果可以的話應該要比較自然的去認識異 性,也不一定說我跟他講話就是對他有什麼意思這樣。我不曉得女孩子怎麼想,女生在我們系上應該都是寶貝,呵呵。男生的話,我覺得男同學接觸異性的機會可能比較少,因為他們可能就哥兒們就都在一起。女生的話,男生就可能主動會來找你們。我的感覺是這樣啦,我會建議跟異性多互動,但不要預先設定他一定是你的誰,多互動式很好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從互動中找到你真的喜歡的人那最好。

10. 教授你當時有加入系學會嗎?參加過什麼社團?
有阿!我那時候好像還當過會長,一學期還一年我忘了,系學會還蠻重要的,就學習一下做事的方法,還蠻不錯的。參加過吉他社,還有一個思考人生意義,跟宗教有點關係的社團,不過我忘了那個名字。我那時候有一陣子非常想要了解人生的意義,我覺得大學有一件事情 很重要,我剛講了兩件事情,還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想想人生的目的與意義,我覺得這件事情還蠻重要的,我從大學以來一直想這件事情,想到現在我還是沒有 答案,有覺得什麼是比較可能的答案,可是我還是沒有答案。這件事情我覺得想是很重要的,就是去想跟沒有想過,你去看事情會不太一樣,或是去做什麼事情的時 候不太一樣,我因為那時候因為不太了解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所以就去參加了那個什麼心靈成長社。
Comments